健康_两性_星座_育儿_护肤_美容_服饰_健身_百科_资讯-酷秀女性网

“双鱼玉佩”的传说与其“彭加木失踪”之外的背景

幻想成真
  【字体:  】【颜色: 绿

彭加木是生物化学家 ,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。

 

他曾经三次担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的队长,带队到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。

然而,在1980年5月进行的第三次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中,他不幸于6月17日,在离队找水的过程中失踪了。

彭加木失踪后,中国科学院派出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、新疆军区独立5团、通讯兵部队、汽车56团,和兰州407部队等八个单位,共69人组成的队伍前去寻找。

他们配备了大小越野汽车18辆,携带了电台3部、帐篷6顶、行军锅2口、信号枪2支、信号弹4个基数和大量的生活用品。

然后,他们以彭加木失踪前的宿营地--库木库都克,和他的脚印消失处为中心,沿疏勒河故道,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,东到科什库都克,南北宽10~20公里,总共寻找了1011平方公里的地方。

最后,并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踪迹。

这件事情在当时闹得很大,并且,随后就由这件事情,而衍生了一个关于“双鱼玉佩”的传说。

 

“双鱼玉佩”,顾名思义,就是由两条鱼型形象所组成的一种玉佩。

按照传说,这个“双鱼玉佩”并不是一件普通的玉佩。

它有一种神奇的功能,就是它能够根据一个活生生的东西,复制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活生生的东西来,并且,还可以重复不断地复制出很多。

那么,这个“双鱼玉佩”又是怎么来的呢?

传说,在1957年到1962年之间,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。

 

当时的一些年轻人,进入古城里去,想要淘些古物,却不知是什么缘故,结果都是死的死,疯的疯。

据说,那些疯了的人,行为异常活跃,最后,是因为精疲力竭,也全都死了。

验尸后,发现这些疯者的脚部都已经磨烂了。

也就是说,他们都是毫无知觉、不知疲倦地四处行走的。

在他们的体内,还发现有一种未知毒素,他们的胃中还残留有一种未知植物。

他们可能就是因为食用了这种未知植物,才发疯死去的。

 

当然,他们也带回来了一些拓片和一些古代装饰品。

其中,就有这块“双鱼玉佩”。

当时,有关部门对这个事件已经开始了一些调查,但是不够充分。

然后,由于“文革”爆发,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。

文革结束后,军方首先提出,要继续调查这件事,并且,选定彭加木作为这支调查队的领队。

但是,在调查过程中,作为调查队领队的彭加木,却失踪了。

 

当然,这仅仅是这个故事的最简单的版本。

实际上,这个故事的精彩版本还有很多,那都是一个比一个神奇,一个比一个秘密的。

但是,不论怎么神奇,不论怎么秘密,这个事情,就是既没有人证,也没有物证。

所谓的“双鱼玉佩”,在哪里呢?

见过这个“双鱼玉佩”的人们,又在哪里呢?

如果见过它的人们都不在了,或者,是因为保密的原因而不能说,那么,这个故事又是怎么传出来的呢?

 

所以,这个故事,实际上就是假的,是别有用心的人,彻头彻尾地虚构、杜撰出来的。

可是,为什么会有别有用心的人,虚构、杜撰出这个故事来呢?

为什么会由彭加木失踪这个真实的事件,就传出了“双鱼玉佩”这个虚构、杜撰出来的故事来呢?

其实,要了解这个事情的真相,除了彭加木失踪这个事件外,我们还不能不考虑到,这个故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。

那就是,那个时候,正是在“破四旧,立四新”、“灵魂深处闹革命”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之后不久。

我们知道,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的“破四旧,立四新”,使许多“旧文化”,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,遭到了无情的打击、甚至毁灭。

 

那么,在“文革”结束之后,那些遭到打击,但还没有被完全毁灭的“旧文化”,即中国传统文化,当然就势必会产生报复性的反弹。

所以,“文革”之后的《易经》文化,就大行其道。

而《易经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,就是《太极图》。

 

那么,我们看看,所谓的"双鱼玉佩",与这个《太极图》之间,有没有联系呢?

《太极图》,不就是由一阴一阳的两条鱼所组成的吗?

《太极图》,不是道教人士们须臾不离的一种神符吗?

《太极图》,不是在道教人士们心中,有一种神秘的降妖除魔的能力吗?

所以,这个“双鱼玉佩”故事的产生,是不是一些人为了宣扬《太极图》这个神符,而制造的一种引诱性的悬疑呢?

只是,为了达到宣传效果,这些人就充分地利用了当时的一些可以与《太极图》神符的特性相契合,同时,又自带流量的新闻元素,比如,彭加木失踪、罗布泊古城,植物致幻剂等等,来引人注目而已。

 

事实上,当时在罗布泊的西方,确实是发现了一座被风沙埋没的楼兰古城。

所以,楼兰古城、彭加木失踪、致幻剂,这些流量元素的集中汇合,再经过一些人倾心的加工炮制,一个以宣扬《太极图》神符为目的的神秘刺激的“双鱼玉佩”故事,就产生了。

那么,《太极图》神符的本义是什么呢?

她真的像“双鱼玉佩”那样,具有一种神奇的复制能力吗?

这个,其实是一些道教人士的愿望而已。

事实上,宗教是哲学之母,《太极图》,包括整个《易经》,除了道教人士们心中,那些宗教性的臆想成份之外,也是具有很深刻的哲学道理的。

 

要想了解《太极图》的真正意涵,我们还得多多地搜集一些相关材料,根据所拥有的相关材料,来进行合理的推理。

《国语·晋语四》曰:“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,其同姓者二人而已,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 姓。 青阳,方雷氏之甥也; 夷鼓,彤鱼氏之甥也。” 韦昭注:“ 彤鱼 ,国名。”

《山海经》曰:“有鱼偏枯,名曰鱼妇,颛顼死即复苏。风道北来,天乃大水泉,蛇乃化为鱼,是为鱼妇。颛顼死即复苏。

《山海经》又曰:“氐人国在建木西,其为人人面而鱼身,无足。

《淮南子》曰:“后稷垄在建木西,其人死复苏,其半为鱼。

特别是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一个距今7000多年的“人面鱼纹彩陶盆”。

 

这些史籍记载和考古文物的出土,都告诉我们,在我国古代,确实是有崇拜鱼神的部落或部族。

所以,《太极图》作为一种神符,我们所认为的里面的一阴一阳两条鱼,确实就是两条鱼,是两个鱼神。

那么,这两个鱼神一阴一阳,一左一右,上下颠倒、相互拥抱是什么意思呢?

我们先看看《太极图》与《人面鱼纹》之间的对比。

 

再看看《人面鱼纹》与《山海经》中“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”的插图之间的对比。

 

再看看《山海经》中“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”的插图,与汉唐墓葬中,“伏羲女娲图”之间的对比。

再看看《太极图》与汉唐墓葬中“伏羲女娲图”之间的对比。

我们能够想到什么呢?

首先,在中国古代,有鱼神崇拜蛇神崇拜两种崇拜。

这就有了因为鱼神崇拜而产生的“人面鱼纹”和《太极图》;以及由蛇神崇拜而产生的“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”的《山海经》插图和汉唐墓葬中的“伏羲女娲图”。

 

然后,《人面鱼纹》与“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”的插图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?

她们之间,除了所崇拜的神灵不同,是不是在宗教仪式上却是大差不差呢?

而《太极图》与汉唐墓葬中的“伏羲女娲图”之间,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呢?

她们之间,除了所崇拜的神灵不同,是不是在宗教仪式上,也是大差不差呢?

所以,《太极图》与《人面鱼纹》之间,是什么关系?

“伏羲女娲图”,与“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”的插图之间,又是什么关系?

她们之间,是否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?

《太极图》和“伏羲女娲图”是简单的;“人面鱼纹”和“珥两黄蛇把两黄蛇”是复杂的。

简单的,就是矛盾;复杂的就是秩序。

《太极图》和“伏羲女娲图”都是展现了一个矛盾;“人面鱼纹”和《山海经》插图都是展现了一个秩序。

是不是呢?

但是,《太极图》和“伏羲女娲图”之间,还是有些不同。

《太极图》突出的是鱼眼;“伏羲女娲图”突出的是规矩

那么,为什么《太极图》突出的是鱼眼;“伏羲女娲图”突出的是规矩呢?

实际上,这就是《太极图》相对“伏羲女娲图”的进化

鱼眼规矩,实际上都是代表着一种含义,就是各自的惯性

惯性产生灵魂,惯性产生立场,惯性产生性格,惯性产生智慧。

“伏羲女娲图”用规矩来表达惯性,说明这时候的人们,还没有认识到惯性的本质,还把惯性当成人的外在的立场与性格。

《太极图》用鱼眼来表达惯性,说明这时候的人们,已经认识到了惯性的本质,认识到惯性就是人的内在的灵魂。

也正是因为《太极图》相对“伏羲女娲图”的进化,她所表达的内涵,就比“伏羲女娲图”要更加丰富了。

“伏羲女娲图”,仅仅是表达了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状态而已。

而《太极图》,则表达了这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状态的发展。

《太极图》看似简单,其实很复杂。

这个复杂,就复杂在她是用同一个阴阳概念,表达了各种不同的内涵。

从图片中各方面的位置关系来讲,是左为阴,右为阳;下为阴,上为阳;内为阴,外为阳。

而在阴阳相对所代表的各方面的性质来讲,又是阴为弱,阳为强;阴为静,阳为动。

那么,这样一来,《太极图》所表现的状态就是:

阳鱼阴眼,就是表示鱼体在变,其本性却不变;阴鱼阳眼,就是表示其鱼体不变,但是其本性在发生变化。

然后,阳鱼阴眼在上,其鱼体又在左,表示其本性为强者,实际又处在弱者的位置;阴鱼阳眼在下,其鱼体又在右,表示其本性为弱者,实际又处在强者的位置。

那么,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状态呢?这种状态意味着什么呢?

因为,这是表达一个矛盾发展到最后时刻的那一种状态。

在最后时刻的那一种状态下,原来的强者变成了弱者,原来的弱者变成了强者。

所以,强者的本性不变,但是,它的本体实力,其实越来越弱;而弱者的本性是变化的,这是因为,它本体的实力越来越强。

这就是《太极图》所表达的内涵。